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笔记(哪位文学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响亮的屁
诺贝尔奖文学设立之前,全世界所有的包括最有成就的文学家,都没有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因为诺贝尔还没有出生呢。
而设立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全世界除了有限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之外,所有的文学家,都没有得过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只是西方人,人为设定的一个文学的“贵族”门槛,加上评奖、颁奖本身,带有很强的政治偏见和民族歧视,所以,诺贝尔文学奖,无法真正代表全世界范围内,文学的最高成就和永恒的文学价值。
诺贝尔奖设立之后,文学史上被公认的许许多多的最优秀作品和最伟大的作家,都没有得过这个奖,这就充分证明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全世界范围内,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和衡量准则。
因此,得没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就基本无法判断和证明,文学成就的真正高下。
一个另类的证明就是,原来许多得到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著作和作家们,很快被历史遗忘了,被世界遗忘了,被人民遗忘了,被读者遗忘了。
而法国著名作家萨特,则是在没有任何政治压力的情况下,完全出于自愿,而拒绝领取该奖的。他的理由就是“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这是又一个具有很强反讽作用的例证。
最后我用下里巴人的语言,来总结一下诺贝尔文学奖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意义何在?
诺贝尔文学奖的作用,就是西方人用他们有偏见的文学价值观组成的围栏,围起的一小群有名贵血统的文学种马。
诺贝尔文学奖,说的不客气一点,粗俗一点,也就是世界文学界的一个响亮的屁。每年放一次,大家闻闻味儿也就算了,千万别太当真。
伟大文学的永恒价值,伟大作家的人格魅力,永远只在,也只能活在全世界文学阅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心目中,它是一座无形而永恒的丰碑,其伟大和高度,是文学奖项,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所有文学奖项,永远无法企及的。
虽然有不少的论者说,21世纪的文学已经“死了”。但文学的价值,却依然是永恒的。1万年以后,人类也依然需要文学,因为文学,永远是人类心灵漂泊中,最重要的归宿和港湾;是人类最丰富最深邃情感发育的摇篮;是“人性”胸前,挂着的一枚最耀眼的标志人类根本属性的勋章。
如果一切存在的东西,必然都会死去的话,文学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至少应该死在文学之前。这是一个带有前瞻性戏谑的寓言,愿它早日实现。
最后的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嘟囔一声:伟大的文学万岁,万岁,万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