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徒之路新笔趣阁(十多年老书虫,突发最晚期书荒,跪求大神推荐)

2022-09-20 21:19:13
摘要:  剑徒之路新笔趣阁(十多年老书虫,突发最晚期书荒,跪求大神推荐)...

看了很多现代人写的书,比如修仙的、武侠的,篇幅都很长,看的时候很过瘾,但是很多时候看过后面的就把前面的一些东西忘记了,再过后就没什么印象了,更没有给你什么启发,看多了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就完全没意思。这些网文过几年就会被淘汰。所以想看书,还是看那些千百年来留下来的经典书籍,比如首推二十四史,那是最经典的书籍。所以极力推荐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吧。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晋书》作者唐朝房玄龄等,作者共二十一人 ,其中有天文学家李淳风,也有后来成为武则天心腹的李义府。

《宋书》作者沈约: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仕三朝而不倒,是《二十四》作者中(官修书的诸多作者不算)境遇最好的一位。

《南齐书》作者萧子显:南朝梁朝学家,文学家,南朝萧齐皇朝在历上只存在二十三年,是中国历上年代很短的一个封建皇朝。撰写的萧子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一个学家,以他曾经是宗室的身份来撰写这个皇朝的历,这在二十四的众多的作者中别无第二人。

《梁书》《陈书》主编:姚察、姚思廉:这二人是父子档,姚思廉继承了父亲的著旧稿,与魏征等人共同完成了两部学巨著。

《魏书》作者魏收:南北朝时期学家、文学家,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撰成《魏书》后,众口喧嚷,指为"秽",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北齐书》主编李百药:唐朝学家、诗人,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奉诏撰《齐书》,据父旧稿,兼采他书,经十年,成五十卷。

《周书》主编令狐德棻:唐朝学家以及政治家,贞观年间奏请重修梁、陈、北齐、北周及隋朝正,被采纳,是《周书》的主编。

《隋书》主编魏征: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由魏征"总知其务",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

《南》、《北》作者李延寿:唐代学家,贞观年间,他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志》及当朝国的修撰,之后独立撰成《南》、《北》和《太宗政典》。

《旧唐书》主编赵莹:五代时期政治家、学家,后梁时代进士,后担任后晋的宰相,奉命组织编撰唐朝历

《新唐书》:北宋庆历四年(公元一〇四四年),到嘉佑五年(公元一〇六〇年)完成,前后历时约十七年,参加编撰的有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人。

《旧五代》: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

《新五代》作者欧阳修:此书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在中国尤其是唐宋以后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文采更是引人入胜,可由于提倡"春秋笔法",近人褒贬不一。

《宋》《辽》《金》:元代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元》: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袆(1321~1373年)主编。

《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为监修,开始纂修明。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张廷玉最后定稿,进呈刊刻。从第一次开馆至最后定稿刊刻,前后经过九十多年,是官修书历时最长的一部。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所以阅读我们伟大的历史是无比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