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作文(用几句话定义,什么是王阳明“知行合一”中实践的道德、心即理的理、致良知的良知)

2022-08-29 19:13:26
摘要:  知行合一作文(用几句话定义,什么是王阳明“知行合一”中实践的道德、心即理的理、致良知的良知)...

谢邀。我家厅墙挂着一个大大的“诚”字,这将作为家训传下去。这也基本就是我对于阳明公“知行合一”的全部理解的着眼点,实践道德的出发点,良知与天理的契合点。当你有了自己的理解“一个字”就足够,几句话不嫌少,洋洋洒洒写几千字也不嫌多。所以题主,重要的还是自己去读和体会,别人凝练完告诉你的,你终究只能得个字面。不过,既然来答了,就应题主要求,多说几句。

“诚”首先你要诚心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良知,每件事每个行为,人本身都知道其出发点是好还是坏的。比如眼看小孩即将落水你绝不会无所动容,而人在作恶时心里也知道自己是在作恶。良知的差别只在于是蒙蔽还是清明,是驽钝还是敏锐。这是可以培养的,坚信良知,常加内省,如拭明镜,自然越擦越亮,孟子曰“吾善养浩然之气”。

然后就是要以最大的诚意去贯彻良知,遵照良知去为人处事就是“知行合一”了。比如人知道应当孝顺父母,此乃天理良知。如果给父母买好的吃好的用好的,但是却不知道父母其实就是需要多陪伴。那么这个人虽然有良知的出发点,但却没有尽到真正的诚意。如果用心去体会,难道不能从父母希翼的眼神,关心的絮叨,满满一桌和口味的家常菜里面去领悟到这一点吗?如果有的人明知父母需要陪伴,却假手物质来加以弥补,那么他算是知“孝”了么?行“孝”了么?当然没有,因为没有将诚意放进去,他既没有遵照良知行事,也没有知行合一。

或许以上所言用在他人太过严厉,但是用于内省则是必须的,内省就是要明察秋毫。内省完了,如果不去做到那又是一个空。知行不是分开的两面,不去做等于没有知,做的过程你才是检验你的知是否正确从而获得更加鲜活真切的知的途径。

这样遵照良知去用心体会,找出正确的认知,实践正确的行为这一过程即“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以上,答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