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尔特(什么是五会精神)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宣传干部必须立足新思想,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善于学习、主动创新、锤炼本领,加强“会指导、会联动、会写、会讲、会拍(照)”“五会”能力建设,夯实宣传工作基础,提升宣传水平,拔高宣传效果。
1. 会指导,做“政治家”型宣传干部。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各种宣传资源基于其不同的立场和视角以及从业人员的水准,对政策和舆情的理解能力和敏感性是不同的,表现为参差不齐的格局。一旦这些参差不齐的宣传资源不能被统一到同一个结构中,那么看似丰富的资源也会被消耗殆尽。
因此,新时代党的宣传干部必须具备高屋建瓴的统筹能力,把各种宣传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并完成方向性的积累。
如何提高宣传干部高屋建瓴的统筹能力?一是要“不忘本来”、“继往开来”。始终政治站位过硬,始终把握“初心不变”,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内涵,主动创新,系统提升宣传思想水平;二是要有“大局观”、“大势观”。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三是每个宣传干部必须是政治家,要具有政治家的高度;每个宣传机构都应该是党的宣传部,要有党委宣传部的政治意识和宏观思维。
2. 会联动 ——做“组织家”型宣传干部。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比如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说明一个道理:组织优势胜过数量优势。一支有组织、会联动的军队往往能够战胜数量上有优势的对手。
宣传工作也是一个战场。在全媒体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宣传工作如果缺乏协调和联动,不同部门从不同立场和职责出发,“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新时代宣传战场的特点是:全方位、多维度、大纵深,要打赢新时代宣传工作战需要建立多兵种、跨部门、跨媒介的集团军作战模式。而这种作战模式的有效建立需要宣传干部具备协调各方的组织能力即“会联动”能力。
“会联动”就是要以党的统战思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好宣传工作,善于统筹协调各种宣传资源为我所用,通过系统提高宣传干部的联动能力,对各项宣传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和流程再造,实现各部门、各媒介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提高打胜战的能力。
3. 会写 ,做“伐木工”型宣传干部。苍颉造字,夜有鬼哭。文字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何为写作,一言以蔽之,就是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用线性的文字展开”。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字作为思想和交流的载体,在历史的演进中,一次又一次地记录了那些改变历史、充满力量的思想——比如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在当下,一段段充满智慧和远见的文字的传播,对于深刻地理解这个时代的发展大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起着思想旗帜的作用——比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文字的力量。
或有人问,“会写”是对宣传干部的基本要求,又何须老调重弹?环肥燕瘦,世殊时异。在不同的时代,“会写”的标准也不一样。
思维清晰、文笔流畅,是对“会写”的基本要求。而在新时代,“会写”的标准要加入新的内容、展现新的内涵,要做到思路在言路中潜行,析妙理于毫芒;不仅要做知识与思想的搬运工,更要做伐木工。
4. 会讲,做“思享家”型宣传干部。
一个好的党的宣传干部,要用记者的敏锐和客观去观察,用学者的严谨和理性去分析,用牧师的情怀去布道,更要用诗人的激情去表达,寓情于理,润泽人心,教化自然,系统实现理论实践的双重指导。
语言是文字的动态化。如果说文字是河床,那么语言就是流淌于河床上的水流。如果说文字是江南的人间四月天,那么语言就是西子湖畔的依依垂柳、浮动暗香。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求的是“敏于思而讷于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很多时候是贬义词。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沟通力和说服力是党的宣传干部的很重要的能力构成。列宁说:“每个宣传员和鼓动员的艺术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方式影响自己的听众,尽可能使某个真理对他们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容易领会,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因此,学会“会讲”、提高“好好说话”和分享、传播思想的能力,是宣传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畅享中国美好生活的重要实践。
5. 会拍,做“好摄之徒”型宣传干部。
从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一般规律而言,“以貌取人”是常态。或者说,人类对于外部信息的判断和选择时,往往是“视觉先行”的。尤其对于我们这个“读图时代”而言,更是如此。
如果说文字是“深刻”的,那么图像就是“生动”的。相对于文字和语言,摄影图片更具有直指人心的视觉张力和刻画能力,它是人类见证外部世界的眼睛,因此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视觉说服力。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尔特提出“刺点”理论。他认为一张好的照片,应该有一处或几处能够强烈刺激到观众的细节——即“刺点”。只要找准了“刺点”,摄影图片就会爆发出强烈的表现力和视觉说服力。
1991年7岁女孩苏明娟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深深打动了无数爱心人士,唤起了整个社会捐资助学的热潮;2015年叙利亚难民危机中,3岁小男孩埃兰·库尔迪在和家人逃避战火的途中遭遇船只倾覆不幸溺亡的摄影照片,刺痛了全世界,甚至直接改变了整个欧盟的难民政策。
因此,在一个语言、文字、图像混杂在一起的全息传播时代,党的宣传干部必须具备“会拍(照)”的能力。
